近日,王學路課題組油菜素甾醇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先后在Cell子刊Developmental Cell和ThePlant Cell上在線發(fā)表,再一次揭開了油菜素甾醇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神秘面紗。
這兩篇科研成果的背后經(jīng)歷了哪些艱辛?又有哪些啟示?近日,記者采訪了王學路課題組部分師生,探尋科研背后的故事。
比劍:“結論是否準確?回答核心問題了嗎?”
國際科研間的競爭就如同黎明前的戰(zhàn)場,看起來靜悄悄,但是無數(shù)對手正埋伏在叢林中厲兵秣馬,戰(zhàn)爭隨時都可能打響。
只是,槍聲由誰打響,往往就代表著勝負;至少,代表著搶占了先機。
從2008年開始關注矮化直立的水稻突變體,到成功克隆到RLA1基因并逐步弄清它的功能,正當王學路課題組進展越來越順利時,某國家的研究團隊搶先在報道了RLA1基因(他們用了另一個名字)的發(fā)現(xiàn),讓這場戰(zhàn)斗的氣氛瞬間緊張了起來。團隊開始懷疑這個課題是否應該繼續(xù)做下去。
“他們做到什么程度?對該基因所參與的信號通路結論是否準確?回答核心問題了嗎?”王學路三個問句把大家問醒了。經(jīng)過仔細分析,大家分析該團隊認為這個基因主要參與其他信號途徑,幾乎沒有提到與BR信號途徑的關系。顯然,他們也還在“探路”。
王學路說,“克隆個基因不算勝負已決!決戰(zhàn)的關鍵是對基因功能及其機制研究是否準確、深入和系統(tǒng)”。孫世勇和喬勝龍重整旗鼓,準備將RLA1在油菜素甾醇方向的功能研究做到精益求精,他們又用了一年多時間在水稻中按照擬南芥中研究的方法和精細程度研究了此基因的功能,并系統(tǒng)揭示了RLA1是油菜素甾醇信號通路中的關鍵組分。這其中的深入程度,已經(jīng)走到了國外競爭者的前面。
經(jīng)過多次討論和修改,課題終于進入投稿階段。一開始比較順利,文章迅速通過初審進入專家評審??蓪<以u審用了三個月還沒有消息,這遠遠超過了一般雜志的審稿周期。經(jīng)過與雜志社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有一個審稿人遲遲不給審稿意見,多次催促后才提交。此時,王老師提醒大家,“我們可能碰上了競爭者審稿專家”。當大家以最快時間按審稿意見補充完成實驗后,信心滿滿的將文章返回給雜志社時,又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等待,卻得到了拒稿的消息。
不容泄氣,王學路迅速指導喬勝龍將工作投稿至The Plant Cell。意料之中,那個國外競爭者又成了評審專家之一,再三催促下,總算收到了審稿意見。此時,距離初次投稿已過去九個月,競爭者的另一篇后續(xù)文章也投稿至其他雜志,氣氛越來越緊張。
又經(jīng)過近三個月的奮戰(zhàn),王學路團隊孫世勇和喬勝龍用實驗證據(jù)和理論依據(jù)將審稿人的所有問題一一作了詳細解答,工作已接近完美。將文章返后,大家覺得問心無愧了。最終,在其他兩個審稿人都同意接收,而競爭者審稿人還繼續(xù)提出很多修改意見的情況下,編輯決定接受文章。至此,該文章經(jīng)歷了八年多的研究,審稿過程將近一年,在堅持和堅信自己研究結論的信念下,最終證明RLA1是水稻中(很可能是禾本科作物特有的)油菜素甾醇信號途徑中的新組分,并發(fā)表在The Plant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