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應用化學》報道我校近紅外功能染料研究新成果
時間:2021-04-06 10:48:29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學校:華東理工大學
近紅外染料熒光成像是目前光學分子成像領域的研究熱點。我?;瘜W院朱為宏教授課題組在近紅外染料熒光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在《德國應用化學》以“Far-Red and Near-Infrared AIE-Active Fluorescent Organic Nanoprobes with Enhanced Tumor-Targeting Efficacy : Shape-Specific Effects”為題發(fā)表(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1478/abstract)。該項工作由博士研究生邵安東和郭志前副教授等完成,同時得到了生工學院史萍教授課題組的大力協(xié)助。
基于染料的熒光探針對疾病早期的變異進行靶向性識別和特異性診斷倍受關注。然而,傳統(tǒng)的有機熒光小分子在生物成像應用中仍存在多種制約,如染料分子本身的聚集熒光淬滅現(xiàn)象,特別是對染料分子聚集態(tài)的熒光性能與生物靶向作用之間關聯(lián)的缺乏認識。該研究基于課題組前期設計的聚集熒光增強型(AIE)喹啉腈染料母體單元,通過中間共軛橋連、給體單元的修飾進行近紅外長波長和染料聚集形貌的調控,創(chuàng)新地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生物靶向性能的近紅外熒光染料分子,極大地克服了現(xiàn)有AIE類化合物短波長的缺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工作在熒光染料波長、分子的聚集形貌與生物靶向特性取得了很好突破,為發(fā)展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分子作為活體成像應用中的納米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設計思路。
近年來,朱為宏教授課題組圍繞有機功能染料穩(wěn)定性強化機制展開工作,發(fā)展了多系列高性能的近紅外熒光染料,先后發(fā)表了系列論文,如J. Am. Chem. Soc.、 Chem. Sci. (4篇)、 Chem. Commun. (10篇),并應Chem. Soc. Rev. 編輯部的邀請,撰寫Highlight系統(tǒng)地闡述有機功能染料穩(wěn)定性強化機制及其在熒光探針、生物活體成像等方面的應用(Chem. Soc. Rev. 2015, doi:10.1039 /c4cs00152d)。
該研究到了田禾院士領銜的“973”研究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基本科研業(yè)務費交叉學科與重大項目培育基金等項目資助。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