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植物的傳宗接代往往依賴動物幫助,將包裹著精子的花粉從一朵花傳遞到另一朵花;傳粉受精后產生種子。大多數(shù)植物的花粉是顆粒狀的,成熟的花粉粒是分散的;而杜鵑花、蘭花等植物的花粉是黏在一起的。杜鵑花的花粉是通過粘絲將花粉串連起來,成串傳播。為什么杜鵑花屬植物的花粉要黏連在一起?雖然人們早注意到這個現(xiàn)象,但其緣由一直沒有解答。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進化與生態(tài)學研究所博士生宋云澎,在導師黃雙全教授的指導下,解析了為什么杜鵑花的花粉黏連在一起。成果在線發(fā)表于國際知名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Song Yun-Peng, Huang Zhi-Huan and Huang Shuang-Quan. Pollen aggregation by viscin threads in Rhododendron varies with pollinator. New Phytologist (2018) doi: 10.1111/nph.15391
他們對比研究了云南蒼山上的13種杜鵑花屬植物,結果表明7種的傳粉者為訪花頻率低的鳥類、蝶類和蛾類,這些植物花藥中的粘絲長,每一串有較多的花粉;而另外6種杜鵑花的主要傳粉者是頻繁訪問的蜂類,這類蜂類傳粉的植物花藥中的粘絲短,每一串的花粉明顯少。他們提出一個假說,花粉聚合的程度受傳粉者訪花頻率以及傳粉者是否收集花粉的影響,若傳粉者訪問頻率低、且不采食花粉,大量花粉粘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花粉的輸出效率,增加植物的雄性生殖適合度。對13種杜鵑花屬植物的花粉聚合程度和系統(tǒng)發(fā)育的比較分析支持了這一假說。同時,這一研究率先量化了多個物種花粉輸出程度的差異,一個衡量植物雄性生殖成功的重要指標,支持了由花粉輸出介導花部特征的演化假說。
據悉,該項植物花粉聚合程度受傳粉者選擇的研究是黃雙全教授以通訊作者在《New Phytologist》(ISI植物科學領域 Top 5% 雜志)發(fā)表的第11篇論文。
桂子山校園中盛放的錦繡杜鵑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