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物耐藥無疑是相關患者最痛苦的事。全球銷售額排名前20的依魯替尼(Ibrutinib)是近年來治療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明星分子,即使是這樣療效顯著的靶向藥也難以避免耐藥的發(fā)生。2019年3月19日,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與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朱軍課題組,以及生科院劉萬里課題組合作在血液學國際著名期刊《白血病》(Leukemia)在線發(fā)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克服ibrutinib耐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潛在治療方案》(Degradation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mutants by PROTACs for potential treatment of ibrutinib-resistant Non-Hodgkin lymphomas)。該論文通過構建新型高溶解度的BTK蛋白高效降解劑,成功高效的降解多種臨床相關的突變型BTK蛋白,克服了臨床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BTK蛋白突變引起的對臨床一線藥物ibrutinib的耐藥性。更為重要的是,新策略克服腫瘤耐藥的有效性得到了體內實驗的驗證。
?
Bruton's?tyrosine?kinase(BTK)屬于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B淋巴細胞信號通路(BCR)上游部分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Tec激酶家族的一員,BTK在B淋巴細胞分化和發(fā)育中起到關鍵作用。除了T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BTK只在造血細胞中有表達。在生物體中,BTK蛋白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1952年美國兒科專家Ogdon Bruton發(fā)現(xiàn)如果在兒童體內缺乏某種抗體,就會導致X-相關血中丙球蛋白貧乏癥(XLA),導致復發(fā)性的細菌感染和敗血癥。1993年,導致X-相關血中丙球蛋白貧乏癥的基因被最終確認,在人體中,如果基因組中缺乏BTK基因,會導致B細胞數(shù)明顯下降,并且伴有血清丙種蛋白水平下降。
?
在活化的外周血B細胞樣(activated B-cell-like,ABC樣)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中,BTK在這類細胞的免疫逃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BTK蛋白是首例在發(fā)現(xiàn)的在細胞凋亡方面具有雙功能條件作用的TEC家族激酶,在B淋巴細胞中能夠促進自由基引發(fā)的細胞凋亡,但是卻能夠抑制Fas活化的細胞凋亡。在BCR的通路上,BTK蛋白是受酪氨酸蛋白激酶LYN和脾酪氨酸激酶SYK激活的,當BTK蛋白活化后,即可激活下游蛋白PLC-γ2,然后促進內源性鈣離子、甘油二酯(DAG)、三磷酸肌醇(IP
3)的釋放,最終激活細胞核因子(NF-κB)的活化,從而抑制B淋巴細胞的凋亡,并且促進癌癥的發(fā)生。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種,僅美國每年新增病例6萬余人。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最常見的一種,在美國和英國每年的發(fā)病率高達0.08%。套細胞淋巴瘤(MCL)作為NHL的一種,5年生存率小于50%。BTK共價抑制劑ibrutinib一直是治療多種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線用藥,包括套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華氏巨球蛋白血癥。2018年,ibrutinib的全球銷售額是44.5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39.4%。盡管如此,根據(jù)最新的臨床數(shù)據(jù)報道,針對ibrutinib已經出現(xiàn)了嚴重的耐藥性。由于BTK蛋白481位半胱氨酸突變?yōu)榻z氨酸(C481S),使得ibrutinib的活性下降近500倍,臨床數(shù)據(jù)已經證明這一突變是病人產生對ibrutinib耐藥的根本原因。并且證明,BTK蛋白481位其他突變也會引起ibrutinib失效。
?
饒燏課題組致力于探究細胞內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以及將PROTAC技術轉化為臨床相關的抗腫瘤活性分子,并于近年來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2018年合作在《Cell Research》期刊率先報道了通過構建新型BTK蛋白高效降解劑,克服了臨床上B細胞惡性腫瘤由于BTK蛋白突變引起的對臨床一線藥物Ibrutinib的耐藥性,新策略的靶向選擇性遠優(yōu)于Ibrutinib,能夠避免Ibrutinib產生的嚴重副作用;
2018年合作在《ChemComm》報道了利用了不同的招募PARP1蛋白和E3連接酶的配體組合,實現(xiàn)了利用PROTAC技術靶向降解PARP1蛋白;
2019年合作在《Protein & Cell》期刊報道通過構建新型HDAC6選擇性的高效降解劑,實現(xiàn)了在多種腫瘤細胞系中對HDAC6的高效降解,且該降解劑能夠降解EGFP融合蛋白,證明可以利用熒光手段在細胞層面實現(xiàn)蛋白降解過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測;
2019年合作在《Cell Discovery》報道通過化學設計蛋白降解分子(PROTACs),快速可逆敲低動物體內蛋白(FKBP12),并首次成功實現(xiàn)恒河猴體內蛋白全身快速敲降;
2019年合作在《Leukemia》報道通過構建新型高溶解度的BTK蛋白高效降解劑,成功高效的降解多種臨床相關的突變型BTK蛋白,在體內實驗中克服了臨床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BTK蛋白突變引起的對臨床一線藥物ibrutinib的耐藥性。
饒燏課題組通過構建全新骨架的PROTAC小分子,招募E3泛素化連接酶靶向降解BTK蛋白。新構建的BTK蛋白降解劑可以在轉染的HeLa細胞中以小于50 nM的藥物濃度高效降解多種突變類型(C481S/T/A/G/W)的BTK蛋白。更為重要的是,新策略可以引起突變型DLBCL腫瘤內BTK蛋白水平的降低,從而在體內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克服腫瘤BTK激酶由于C481位點突變引起的對臨床一線藥物ibrutinib的耐藥性。除此之外,本研究還針對BTK蛋白下游信號進行了探索,如PLC-γ2、p38及ERK1/2,明確了新型PROTAC分子作用于BTK蛋白后引起的細胞下游信號的改變,從機制層面上闡述了新策略發(fā)揮抗腫瘤效果的原因。
?
除治療DLBCL外,新型PROTAC小分子也可以有效抑制MCL(mino及Z138),其效果優(yōu)于目前臨床一線藥物ibrutinib。本研究的另一大亮點是將PROTAC策略與傳統(tǒng)小分子抑制劑聯(lián)用,如copanlisib、dasatinib等,大大提高了PROTAC策略的抗腫瘤效果。
該工作為基于PROTAC進行抗耐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藥物研發(fā)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該團隊研究人員在進一步進行此類新型化合物的開發(fā)工作,希望繼續(xù)提高其代謝穩(wěn)定性及抗腫瘤效果。
?
清華大學饒燏教授、朱軍教授和劉萬里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饒燏課題組博士生孫永匯、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副研究員丁寧以及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研究員宋玉琴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項目的資助,同時也得到了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19-0440-x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