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DNA修復酶與腫瘤的發(fā)生與治療密切相關。細胞內DNA修復酶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正常細胞內,DNA修復酶幫助細胞抵抗自發(fā)或誘導的DNA損傷,維持基因組穩(wěn)定性,防止基因突變。另一方面,在腫瘤細胞內,DNA修復酶幫助腫瘤細胞抵抗化療藥物的作用,導致化療失效。因此,研究DNA修復酶的功能與調節(jié)機制,對于腫瘤基礎研究以及開發(fā)新一代抗腫瘤藥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
最近,生科院胡志剛-郭志剛課題組以DNA堿基切除修復途徑(BER)中的兩個關鍵酶FEN1和Pol β為研究對象,深入闡明了DNA修復蛋白調控腫瘤發(fā)生的新機制,為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藥物開發(fā)思路。 研究成果連續(xù)在《Oncogene》上發(fā)表兩篇論文。《Oncogene》為Nature出版集團下最知名的腫瘤專業(yè)期刊之一。2020年影響因子為7.97。
在第一篇文章中,課題組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microRNA--MicroRNA-140, 可以靶向阻斷腫瘤細胞中DNA修復酶FEN1的表達,從而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該microRNA和化療藥物如阿霉素聯(lián)合使用時,顯著地增強了乳腺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該研究成果以“MicroRNA-140 impedes DNA repair by targeting FEN1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in breast cancer”為題發(fā)表在《Oncogene》(2020)39:234-247。論文第一作者為生科院碩士生魯瀟,郭志剛教授,胡志剛副教授為并列通訊作者。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19-0986-0
在第二篇文章中, 課題組以乳腺癌和肺癌為研究模型,發(fā)現(xiàn)Pol β高表達能夠有效抑制乳癌細胞的侵染和轉移,提示Pol β是個潛在的抗腫瘤藥物開發(fā)的靶點。 研究成果以”DNA polymerase beta modulates cancer progression via enhancing CDH13 expression by promoter demethylation”為題于2020年7月8日在《Oncogene》上在線發(fā)表。論文第一作者為生科院博士生王梅娜,胡志剛副教授和郭志剛教授為論文并列通訊作者。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20-1386-1
作者介紹:胡志剛副教授。2007.2~2009.12,就讀韓國東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2010.1~2013.11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博士后;2013年入職南師大生科院,與郭志剛教授組成課題組。目前為美國生理學會會員、江蘇省生理學會秘書長。
?
?
圖注: C)過表達Pol β的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界面清晰(右),而對照組腫瘤組織侵染到正常組織中了(左);D)過表達的腫瘤細胞在小鼠中生長得到抑制(左右對比);E)為D的解剖圖。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